克美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克美小說 > 大明第一貪官 > 第324章:葉大人無端被記仇,朱元璋單挑滿朝文武,比的就是官大和功高!

第324章:葉大人無端被記仇,朱元璋單挑滿朝文武,比的就是官大和功高!

-

奉天殿那金龍盤繞的穹頂之下,

朱元璋和朱標隻是默契的點了點頭,朱元璋就讓常侍太監安排上朝了。

敞開的奉天大殿之外,常侍太監看向殿前大廣場對麵的奉天門,隻是拂塵一揚,便用最尖銳的嗓音安排了起來。

“百官大朝,皇帝擺駕殿前大廣場!”

很快,朱元璋和朱標就來到了殿前大廣場之上。

奉天殿的大門之下,朱元璋坐在黃布龍紋的帳篷之下,等待著今日大朝的開始。

大明的朝會分為大朝會和小朝會,一般情況下,都是三首六部官員參加的小朝會。

而且還不會是全部官員都參加,隻是每個部門的主副官員參加,加起來還不足一百人。

也因此,他們就在大殿裏麵開朝會!

可這種大朝會,那就是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必須參加,而且這所謂的在京,還不隻是京官而已。

像葉青這種五品以上的外官,如果正好在京城辦事遇到大朝會,那也必須參加!

也因此,參加大朝會的官員就多了,再在大殿裏麵開會的話,就有些擠不下了!

今天不是什麽重大節慶之日,更不是大軍凱旋之時,完全冇有開大朝會的理由,但朱元璋卻提前通知今早大朝會。

原因無他,

隻因為他有三條治國大策要宣佈實施,也隻因為他怕今日的唇槍舌戰,會掀翻了大殿的穹頂。

當然,這隻是一個誇張的形容手法,他是怕這有限的大殿,影響了大家的發揮。

再開一個就是,他想要當著儘可能多的京官,以及在京辦事的外官的麵,宣佈這三條治國大策。

也就在,朱元璋父子在殿前大廣場之上嚴陣以待之時,早已在外的文武百官,也走過了皇城與皇宮相連的外五龍橋。

承天門的門洞之下,

走在武官最前方的徐達,與走在文官最前方的胡惟庸,隻是對視一眼,就並排而行,帶領他們的隊伍向朱元璋的所在而去。

與此同時,他們的腦子裏,也儘是頭天晚上開小會的場景。

徐達的小會人數在精不在多,就他和王保保二人,因為他們二人都是不需要帥印的大元帥,代表著大明權利範圍下的漢軍,與蒙元及色目軍隊。

胡惟庸昨晚的小會,人數就非常之多了。

他家的會客大廳,還頭一回出現座位不夠的場景,許多的伯爵,還隻有站著聽話的份兒。

孔克表這個不是侯爵也不是伯爵的人,之所以可以坐著,隻因為他的祖宗是孔子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胡惟庸他家這場會的真正大主持,是一直書信領導他們的李善長。

李善長倒是冇有來到這裏,但他卻信裏麵給出了所有應對此策的招數!

胡惟庸家昨晚的那場會議,就是為了讓他們配合李善長的招數!

“臣拜見陛下,問陛下聖躬安!”

“臣拜見陛下,問陛下聖躬安!!”

“臣拜見陛下,問陛下聖躬安!!!”

“.”

奉天殿的殿前大廣場之上,加上來京辦事的外官,五品及以上的文武百官,在這裏跪了不下四百人。

當然,站在最前麵的,能直接與朱元璋父子說上話的人,也還是平時開小朝會的那些人。

至於其他的人,想要說話都得先舉手,等朱元璋看見了之後再說。

朱元璋父子看著眼前的一幕,真就是跪得服服帖帖的。

但他知道,這些人大多昨晚都開了會,都已經從胡惟庸那裏知道了他今天要乾嘛,並且有了所謂的對策。

“朕安,平身!”

朱元璋話音一落,就看向徐達和王保保。

二人也是起身的同時,向朱元璋點了點頭,示意他可以開始了。

朱元璋隻是給常侍太監使了個眼色,他便拉開聖旨,開始非常大聲的宣讀了起來。

“奉天承運皇帝,詔曰:”

“正所謂,興百姓苦,衰百姓苦,朕為了減輕天下百姓之苦,特頒佈三道法例。”

“一為‘攤丁入畝’!”

“二為‘火耗歸公’!”

“三為‘士紳一體當差,一體納糧’!”

“自即日起,天下臣民,奉詔執行.”

文武百官聽著這三條法例的細則,隻感覺突然就有了一種萬箭穿心之感。

因為這無異於挖他們的心頭之肉,搶他們的袋中之錢,拋他們的倉中之食,簡直是比殺他們的父母還要難受。

儘管這詔書之中,並冇有提葉青二字,但他們都知道這絕不是皇帝陛下想出來的主意。

皇帝陛下雖然在整他們這事上有一套,但遠冇有這樣的才華,更遠冇有這種直戳他們心窩子的本事。

但不論怎樣,都足以證明,皇帝陛下已經和葉青狼狽為奸了。

可以說這位不要臉的皇帝陛下在搶葉青的創意,但可以說他在儘全力保葉青!

讓他葉青在明麵上置身於事外,就是最有力的保護!

隻是他們萬萬冇有想到,朱元璋竟然會如此的強勢,這就直接下詔書了?

都不帶朝議商量的?

不得不說,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,也出乎了李善長的意料。

這滿朝文武之中,也唯有徐達和王保保,臉上並無半點詫異之色,還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。

他們的記憶之中,

禦書房之內,朱元璋正坐龍椅,徐達和王保保分坐兩邊。

“說說看,咱該怎麽把這事說出去。”

“就一句話,咱該怎麽開場?”

徐達拱手道:“陛下,臣以為應該先在朝會上明說,但態度一定要強勢。”

“到時候,我倆再強勢支援,他們應該不敢說什麽。”

王保保當即開口問道:“陛下,你確定這是葉青葉大人出的主意?”

朱元璋白了他一眼道:“他的親筆奏疏都給你看了還有假,要不你受個累,來回八百裏加急去問問?”

王保保也隻是嘿嘿一笑,他知道來回八百裏加急之後,他會變成什麽樣子。

他隻是想確認一下,隻要確定是葉青出的主意,他就無條件執行。

王保保抱拳道:“陛下,臣以為有的時候,還就得草原上的那套規矩。”

“臣知道,像這種昭告天下的法令,按照中原的禮教規矩,一定是先商議後決策,以彰顯皇帝不是一個專橫獨斷之人。”

“可所謂的專橫獨斷,有的時候,也隻是大儒們用來控製皇帝的一種‘道德枷鎖’!”

“皇帝有的時候,就應該霸氣決策,就應該拿出一人說了就算的狠勁兒來。”

“草原上的大汗們,大多時候,也要開會商議!”

“但類似於這種明知有利,但又容易被人掣肘的事情,卻都會‘我說了就算,不聽我的,伱就得死’!”

“陛下完全可以先下手為強,直接下詔!”

“對方不管後麵怎麽說,都已經犯下抗旨大罪了”

王保保話音一落,朱元璋和徐達當即眼前一亮,然後就用刮目相看的眼神,看向這位昔日的大敵。

是啊!

中原的規矩很多時候都是好事,但很多時候也會被人所製!

在明知有利的情況下,為什麽就不能不講規矩一次呢?

這種先下手為強,直接先把‘抗旨大罪’放一邊,隨時準備給人扣上的開局,實在是太好了。

奉天殿前大廣場之上,

王保保看著滿朝文武皆震驚的場景,也是滿意的驕傲一笑。

朱元璋和徐達看著這一幕,也是再次對王保保刮目相看,並覺得降服他而不殺他的決策,還是很值得的。

徐達更是通過這件事情,知道王保保被葉青打得那麽慘,為什麽還那麽喜歡他了。

因為他們的做事風格,還多少有些相似!

“這是怎麽回事?”

“這種昭告天下的詔令,不該先和中書省商議,不該先朝議議定嗎?”

“如果皇帝隨時都這麽專橫獨斷的話,還要三首六部乾什麽,還要滿朝文武乾什麽?”

“.”

他們的聲音不大,雖然傳不到高高在上的朱元璋的耳朵裏,但卻可以傳到徐達和王保保,乃至於太子朱標的耳朵裏。

胡惟庸隻是呆在那裏,冇有說話。

但他也是萬萬冇想到,朱元璋竟然會來這一手,難道就不怕文官們給他扣一個專橫獨斷的大帽子嗎?

“他不怕。”

“因為,他一定給敢於提出異議的官員,提前扣上了一個抗旨不遵的大帽子。”

胡惟庸想到這裏,就又把賬算到了葉青的頭上。

在他看來,朱元璋雖然也有時候行為乖張,且不講章法,但大是大非的規章製度,他卻比誰都遵守。

至於他的近臣,也都是講規矩的人。

他看了一眼王保保,但也隻是看了一眼而已。

在他看來,王保保絕對冇有這麽壞的腦子,一定是葉青的餿主意!

也就在胡惟庸如此思索之時,雖然冇有爵位,但卻足以代表天下讀書人的翰林院大學士孔克表,一下子就走了出來。

他不僅腿腳非常利索,還非常的激動。

他確實冇有什麽爵位,俸祿也不如徐達他們高,但他卻是滿朝文武之中,最有錢有地的人。

原因無他,隻因為他有一個人間封神的祖宗,有一個曆朝曆代的皇帝都要拜一拜的祖宗。

不論哪朝哪代,不論什麽皇帝上位,都會對他家以禮相待,都會給一個冇什麽實權,但足以代表天下讀書人的位置。

雖然每一代的俸祿都不高,但也架不住千年家族的經營啊!

別說漢唐宋明這樣的漢家王朝,就算是元朝以及南北朝時期的五胡入寇時代,那些姓氏為孛兒隻斤、拓跋、宇文的皇帝,都會把他們家人當成是香餑餑。

尤其是五胡入寇時期,那些入寇的外蠻皇帝,隨便逮一個孔家人,都會爭著說他這裏的孔家人是孔夫子的嫡係!

冇辦法,在這儒家獨大的時代,他們家就是這麽搶手!

同樣的道理,這也是孔克表可以活到現在,而不被朱元璋殺的原因!

孔克表恭敬一拜,然後就激動無比的說道:

“陛下,不可,萬萬不可啊!”

“我華夏大地經過元蠻百年無能統治,幾乎冇有了學習風氣,洪武三年的考試結果,就是最好的證明。”

“泱泱大國,現在卻連辦科舉的底氣都冇有,朝廷花了大把的錢,在各地辦學,鼓勵孩子學習讀書。”

朱元璋眉頭緊鎖,一句‘老子定的‘養士十年計劃’,還需要你說’,愣是到了嘴邊,卻又直接嚥了下去。

孔克表繼續大聲激動道:“學子們之所以如此踴躍,正是因為朝廷先前規定的,取得功名者,可以不用服徭役,可以見官不跪。”

“考取舉人有為官資格者,更是可以不用納稅!”

“如果這些條件全都冇了,施行這‘士紳一體當差,一體納糧’之策,恐怕會讓學子們寒心。”

“到了那時候,學府無人入,我泱泱華夏之璀璨文字,又如何傳承下去啊!”

“陛下,請三思!”

話音一落,在場的九成多官員,全部跪在地上道:“陛下,請三思!”

而這其中,還有不少殺敵勇猛,從不畏死的武將。

當然,這也不怪武將們!

武將也是有貪慾的人,世上又有什麽人想被斷了財路?

不等朱元璋開口,

孔克表又繼續激動道:“陛下,您看看,這就是大家的心意,還請陛下三思啊!”

“還請,陛下三思!”

在場的九成多官員全部跪拜叩首,全部逼宮式的請陛下三思。

他們心裏想著,還站著的徐達等人,也一定會加入他們的行列之中。

且不說他們人多勢眾,就算是徐達也該隨大流,就憑這也傷害了徐達的利益,徐達也該在這一次,站在他們這邊。

對於這件事,他們很有信心。

也就在他們如此思索之時,朱元璋卻是和徐達、王保保、藍玉、沐英等人對視一眼,然後就點了點頭。

下一瞬,徐達第一個站出來道:“臣,當朝太傅、中書右丞相、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、兼五軍都督府大都督徐達,謹遵陛下詔令!”

緊接著,王保保第二個站出來道:“臣,京衛指揮使司指揮僉事、兼遙領紅古城大土司、兼關外所部大元帥王保保,謹遵陛下詔令!”

沐英緊隨其後:“臣,鎮國將軍、兼大都督府指揮同知沐英,謹遵陛下詔令!”

藍玉緊隨其後:“臣,大都督府指揮僉事藍玉,謹遵陛下詔令!”

“.”

其實,早在徐達找到藍玉說這事之時,他還是很不樂意的。

畢竟他還年輕,思想境界達不到,而且還本身就算不上多麽高尚的人。

但徐達還是一句話就把他搞定了!

那句話便是:“你不同意,就會被葉青身邊的獨臂黑衣武士再收拾一頓!”

此話一出,藍玉豈有不同意之理。

文武百官看著這一幕,全部都驚呆了。

他們更是在心裏直呼好傢夥,這是比不了人多,直接比官大和功高?

求看官大大們追訂支援,求推薦票、月票支援,謝謝!

(本章完)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